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环境变迁
心理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的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
学业期望
许多学生在高中时代确立自己的学习优势,有着较高的学业期待。如果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恰当接受和对待学业成绩,就会出现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上升,甚至还会出现强烈的嫉妒心理和攻击行为。大学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是有别于高中的。学业成绩不理想以至学业失败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为广泛与深刻,角色呈多元化。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济状况,带着各自的生活习惯与学业期待来到大学,新型人际关系的适应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既有师生关系的理解,也是同班及宿舍的相处,还有异性交往的适应上。
自我认知
大学生活始终是丰富多彩,大多数人对自我的评价也在逐渐的发生转变。这些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生活起居上,还表现在知识面、社会经验、人际交往以及个体综合能力等方面。自我认知也会出现两极振荡,当取得一点成绩时容易自负,而遇到挫折时容易放弃,不断地调整自我认知对每位大学生都非常重要。
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大学生的心理冲突有如独生子女与贫困学生特有的心理冲突,也有个体发展中面临的升学与就业、学业与情感等。大学时代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
生活事件
大量的研究表明:即使是中等水平的应激事件,如果他们连续发生,对个体抵抗力可以累加,因而也非常严重。如大学生经历人际关系的疏离、评优失败及失恋,会出现明显的心理不适。
家庭环境
家庭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的情绪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四个方面。家庭的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间的语言及人际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对个性逐渐成熟的大学生有特别的意义。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民主、平等而非命令、居高临下的。
扫码关注 国防心灵
排版:赵旭婷
图文:王泽果
审核:马士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