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本草精华】利水消肿之佳品——赤小豆

肇庆市中医院
2025年06月20日 10:45
图片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过程中,肇庆市中医院一直在行动!

健康科普栏目《本草精华》由市中医院多位中药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普及中医药养生及保健知识,让群众正确认识中医药,将中医“治未病”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营造“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良好氛围。

图片

赤小豆原植物.jpg

▲赤小豆植物图片(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陈炳华摄)

图片

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小豆、红豆、猪肝赤、杜赤豆。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原植物赤小豆,南方各地普遍栽培。原植物赤豆在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赤小豆作为药食同源的食物,除了营养丰富,还有利水消肿、祛湿健脾的作用。在炎炎夏日,人们常常用它煲汤、煮粥、泡茶,以缓解夏季湿热带来的水肿和食欲不振。


图片
本草鉴别
图片

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扁。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全长2/3,中间凹陷成纵沟;另侧有1条不明显的棱脊。子叶2,乳白色。气微,味微甘。质硬,不易破碎。

赤豆,呈短圆柱形,两端交平截或钝圆。表面暗棕红色,有光泽,种脐不突起。

以身干、颗粒饱满、颜色紫红色者为佳。

赤小豆饮片.jpg

▲赤小豆饮片


图片
典籍记载
图片

1.《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2.《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3.《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4.《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5.《纲目》:“辟温疫。”

图片
功效及应用

本品性味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现代研究表明,赤小豆具有抑制精子作用。

图片

1、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

2、治男子女人热淋、血淋 赤小豆三合。慢火炒熟,为末。煨葱(细锉)一茎,暖酒调二钱服。

3、治疽初作 小豆末醋敷之,亦消。

4、治腮颊热肿 赤小豆末,和蜜涂之,一夜即消;或加芙蓉叶末尤妙。

赤豆.jpg

▲赤豆饮片(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徐畅隆摄)


图片
药膳食疗
广大市民不妨在家
用此药材制作美味佳肴
图片
图片


赤小豆鸡骨草猪横脷(猪胰腺)汤


赤小豆汤.jpg

材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30克,鸡骨草30克,猪横脷(猪胰腺)一条,猪骨、胡萝卜、红枣适量。

做法:将赤小豆、白扁豆、鸡骨草洗净,浸泡15分钟;猪横脷(猪胰腺)、猪骨焯水备用;红萝卜切块和以上材料放进砂锅中,大火煮沸,文火煮1小时。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祛湿,清肝去火。适用于肝胆湿热、水肿胀满、脚气浮肿等症。

图片


赤小豆薏苡仁陈皮茶


赤小豆茶饮.jpg

材料:赤小豆15克,薏苡仁10克,陈皮适量。

做法:将赤小豆和薏苡仁小火翻炒3-5分钟至微黄。将以上三种材料放入养生壶煮2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利水消肿,健脾理气。适用于水肿、浮肿、食欲不振等症。


注意事项:

阴虚津伤者慎用,过剂可渗利伤津。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中医师会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对中药处方作针对性增减,故读者最好到我院请专业中医师为您把脉问诊、辨证施治,方可断定此药是否适合您服用。




图片

精彩回顾

图片
图片

本草精华
图片

健康科普
图片

技术惠民

图片

供稿  梁颖

审核  姚嘉敏

编辑  黎国堂

责编  谢其均


图片

本草精华 · 目录
上一篇【本草精华】治小儿疳积药食佳品——独脚金下一篇【本草精华】清热生津、消食健胃佳品——余甘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肇庆市中医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