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教育高峰论坛--智慧教育专题研讨在北京首钢园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联合主办,以“科技赋能教育创新——新时代构建教育新生态”为主题,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核心问题,交流智慧教育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引发思想碰撞,为未来教育实践提供前瞻借鉴。北京市景山学校党委书记张斌平就《新时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做了分享。
技术赋能教育,助力教学质量提质增效
景山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教改实验校。在全国中小学中最早开展信息化教育、校园网建设。
北京景山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教育为均衡化、资源的互通共享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一是成立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分享教育资源。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带动景山集团分校,同时吸收全国近千所学校,资源共建共享。其次是组织网上培训、教研。景山学校与集团内学校定期进行网上教研活动,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定期组织网上教学大赛。第三是探索双师课堂。跨越两个时空的师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共同讨论一个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人物,学习辩证的分析问题。
从1983年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以来景山学校从计算机教育到智慧校园的发展历程。信息化的应用促进了景山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让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极大限度的发挥了名师、名校的价值。
在过去的40年里,科技赋能教育成为时代潮流和全社会共识。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虚拟课堂,再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校园网到数字校园,再到智慧校园,科技赋能了教育的优质均衡和质量效益的提升。技术赋能教育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率提升方面成效显著,进步有目共睹。
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助力重塑未来教育形态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新时代如何让技术赋能教育,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情感发育,内化价值观教育,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方面,景山学校继续探索技术与教育的深入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实践案例一、“虚拟快闪学校”。以网络平台为媒介,供学生分享想法、相互学习的项目。任何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在交流过程中成为老师,该项目通过参与者分享知识,共同创新,在差异化学习环境中教与学并进,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建立集体文化。
自2021年起,芬兰赫尔辛基市政府携北京市教委外办邀请北京和赫尔辛基共11所学校进行了线上“快闪活动”。景山学校和芬兰友好学校赫尔辛基语言高中受邀参加。目前,芬兰已有7所学校组织“快闪学学校”项目。主题涉及全球影响人类的相关主题。学生以“学校历史”、“学制与教育理念”、“校园环境”、“校园活动”等为主题,撰写稿件并拍摄、制作视频等活动。以网络为平台的虚拟快闪活动为同学们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提供了新的方式,
实践案例二、线上德育赋新能。以党建带队建,以党建促队建,以少先队活动课为抓手,坚持“以德育为先”,开展少先队组织教育。
对少年儿童持续进行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课程实践探索。在适应当前多变形势下,积极探索和尝试线上德育活动、课程发展、教育改革。
实践案例三、跨越时空的重大主题教育。北京景山学校携手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四地六校,实现博物馆、教室云端互联,如内地-香港学生共迎七一、共庆“建党”与“回归”等活动。景山学生与香港学生在一问一答中生动呈现了内地-香港互动共庆的画面。景山学校学生作为代表与四地五校学生共庆七一,不仅加强了内地-香港学生的联系,增进了同学们对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也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之,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打造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以及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智慧管理,通过打造更高标准的数字化校园,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信息化氛围。探索教育数字化之道,景山学校呈现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高质量态势。 随着元宇宙的到来,我们都希望科技进一步打破场域壁垒,青少年可以在虚拟场景与现实场景中自由成长。未来,科技赋能教育在学生的情感发育、价值观塑造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激发教育人的主动性,提升应用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科技与教育双向奔赴,培育智慧教育新生态,最终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赋能!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