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第七期培训已经结束了,没来得及参与直播的小伙伴们不要着急,培训直播回放、内容回顾及模拟题都在这里,欢迎大家学习!
为帮助翻译从业者、爱好者及高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翻译技术,同时为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参赛者提供备赛参考,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于5月启动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系列培训。
第七期培训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国际化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崔启亮以《大模型技术赋能翻译教学与实践》为题进行讲座。讲座概要如下:
内容回顾
大语言模型产品概览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大语言模型产品层出不穷。DeepSeek、Kimi、通义千问、GROK、ChatGPT等极大便利了教学科研活动,可辅助用户搜索信息、生成PPT或表格等。问小白可以调用DeepSeek和通义千问,并支持把大模型生成的内容导出为Word和PDF格式。
DeepSider是一款集成于浏览器侧边栏的AI对话工具,可免费调用DeepSeek、GPT-4o、Grok3、Claude 3.5 Sonnet、Claude3.7、Gemini 2.0等国内外知名大语言模型,提供AI搜索、实时问答、内容创作、翻译、代码生成等服务。官网网址为https://deepsider.ai/。
AI旋风是一款国内外大模型应用导航工具,汇总了各类AI工具和AI平台,可供用户参考和搜索。官网网址为https://www.aixuanfeng.com/。
大语言模型时代的翻译技术课程设计
传统翻译模式以人为主,使用机器翻译工具作为辅助。大语言模型具备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一方面带来翻译实践新挑战——译者角色变化、项目流程调整、工作模式变革,另一方面也带来翻译教学新机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效、助力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
翻译技术在译前、译中、译后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对翻译人才技术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翻译技术课程可遵循分层设计和实践导向原则。分层设计原则即为翻译专业本科(BTI)、翻译专业硕士(MTI)和翻译专业博士(DTI)等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和重点内容。实践导向原则就是要遵循问题导向、项目导向、市场导向设计课程,同时推动大语言模型赋能翻译教学。
大语言模型赋能翻译教学实践
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大语言模型可以辅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大纲、制作教学材料、辅助开发教学案例、批改学生作业、生成课程封面、评价译文质量等,相关提示词设计参考如下所示。
整体而言,翻译技术教学可以参考以下策略。
第一,构建“人机协同”的混合教学模式,包括“AI预研+课堂思辨”和项目式学习。“AI预研+课堂思辨”即课前利用DeepSeek进行术语提取、生成译文初稿等,课堂上聚焦文化适配、逻辑批判与译文润色等对译文进行修订。项目式学习即设计结合AI工具应用的实践项目,如本地化网站翻译、游戏本地化等,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提升应用能力。
第二,着力提升学生术语管理能力和翻译技术素养。一是引入YiCAT、Trados、MultiTerm等工具,与DeepSeek结合,建立专用术语库,确保译文一致性。二是开设“AI+翻译”通识课程,教授学生利用AI进行信息查证、语法修正、译文优化等,明确技术边界。
第三,重视培养学生文化敏感性与批判性思维。一是通过案例教学强化文化适配能力。二是设计跨文化对比作业,让学生分析AI译文的文化偏差并提出改进方案。
第四,及时建立伦理规范与技术监管机制。一是制定AI使用指南,要求明确学术创作中的AI贡献度,学生在提交作业时要标注AI辅助比例。二是研发AI内容检测系统,结合反抄袭工具识别过度依赖AI的译文,防范学术不端。
牛刀小试
大语言模型在翻译任务中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可理解上下文中的文化隐喻。
B.可生成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自然表达。
C.无需专门训练也可适应陌生领域翻译。
D.自动构建高精度专业术语库。
设计提示词时,以下哪项可以提升大语言模型输出内容的专业性?
A.增加礼貌用语。
B.明确指定目标受众身份。
C.要求模型分步骤思考。
D.承诺提供高额奖励。
在设计提示词时,“角色设定”的核心作用是什么?
A.降低模型输出内容的随机性。
B.塑造专业身份特征与表达风格。
C.减少token消耗。
D.生成结构化数据格式。
关于大语言模型翻译,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大语言模型的上下文理解和语言生成能力强于神经网络机器翻译。
B.大语言模型翻译流程实现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
C.大语言模型减少了翻译成本和时间,正深刻改变行业服务模式。
D.大语言模型翻译需应对伦理与数据安全方面挑战。
翻译技术教学可能面临以下哪些挑战?
A.翻译技术与工具更新迭代速度快,教材易过时。
B.缺乏真实项目,理论与实践脱节。
C.学生过度依赖机器翻译结果,弱化对文化隐喻、逻辑错误的敏感度。
D.专业工具费用高昂,部分院校无力承担。
大语言模型时代,针对翻译专业硕士的翻译教学应重点强化学生的哪些能力?
A.Python编程能力。
B.文化适应能力。
C.伦理决策能力。
D.译后编辑能力。
以下哪些选项有助于提升学生翻译技术能力?
A.从翻译实践中寻找问题并使用翻译技术解决问题。
B.在教学中引入真实翻译技术应用案例。
C.调研市场需要的翻译技术。
D.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关于大模型赋能翻译教学,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可以辅助课程设计、课件制作等环节。
B.可以模拟真实翻译场景。
C.可以自动评估翻译作业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D.可以完全替代专业教学工具和资源。
为提升翻译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可采用以下哪些策略?
A.构建“人机协同”的混合教学模式。
B.着力提升学生术语管理能力与翻译技术素养。
C.重视培养学生文化敏感性与批判性思维。
D.及时建立伦理规范与技术监管机制。
在使用DeepSeek评价译文质量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提供明确的背景和要求。
B.提供译文评价指标和翻译术语表。
C.无需审查DeepSeek生成的译文质量评估报告。
D.根据不同教学场景制定译文评价指标。
大赛报名进行中
报名时间
2025年4月25日至2025年6月25日
*倒计时五天!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报名
点击报名链接报名
更多大赛培训信息
关注【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视频号,预约培训直播
*第八期培训提前至6月23日(周一)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培训详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