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追光前行。为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9月21日,“有光”——《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别展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站在图书馆主馆正式开幕。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昊,徐汇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伍彦心,徐汇区图书馆(徐家汇书院)馆长房芸芳,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新碗,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公室副主任王喜芳,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王伟,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活动。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刘建新主持,徐汇区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图书馆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参与活动,共赴这场穿越时空的“追光之旅”。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刘建新主持
胡昊致辞表示,近年来,学校与徐汇区文旅局、徐汇区图书馆的合作密切,今年上半年共同举办的两场“堂-世界博物馆文博讲堂”活动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本周恰逢“全国科普日”活动周,希望通过引进“有光”——《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别展,进一步深化交图与徐图的合作,激发交大学子对天文、航天事业的更多热情,学习徐光启用开放的心态学习、尝试世界上领先的学问,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以创新育人才、以人才促创新,为人类对无穷宇宙的理解和探索贡献力量。
伍彦心致辞指出,此次“有光”——《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别展走进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在图书馆主馆天然的光照和开阔通透的空间里,让这场有形、有色、更有内涵的展览变得更加生动。伍彦心强调,徐家汇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拥有相似的文化基因,同样兼具“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未来更要加强合作,一起同行、凝聚力量,牵手举办更多的活动和交流,加强区与校之间、校与馆之间、馆与馆之间的多重联合育人,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为了促进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徐汇区图书馆的友好交流,加强馆际之间的资源互通与共享,徐汇区图书馆将《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描绘的4组测量仪器(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纪限仪)模型赠送给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也将馆藏镇馆之宝——严复翻译的亚当·斯密的《原富》初版复制件赠送给徐汇区图书馆。
开幕式后,展览策展人房芸芳馆长为与会嘉宾带来一场专属导览,分享了展览的设计巧思并细致介绍了陈展内容。此次展览核心是绘制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作为现存于世时间最早、尺寸最大的东方皇家御用星图,也是徐光启生前最后一幅巨作,见证了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史。时光流转,这幅跨越中西和时代的传奇星图以立体化展陈形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焕发出新的生命。展览还特别展出了“北斗”“东方红”“天问”等代表中国航天史上重要成就的设备、四组星图测量仪器模型和由“光启”天文台提供的天文望远镜,同时还设计了与整个展览配套的主题微书展,借以延伸观展者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通大学与徐光启颇有渊源。127年前,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兴学于徐家汇,这片土地正是得名于徐光启,而学校办校之初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指导思想也和徐光启的“交流、会通”理念一脉相承。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将天文台命名为“光启”,同样也是为了致敬这位追逐星辰的天文先驱,寓意以科学之光、启迪智慧。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也曾获颁徐光启科技荣誉奖章,在他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求解星辰结构、探寻宇宙奥秘。奖章原件在此次展览中也特别展出,以此勉励青年学子传承科学家精神。
本次“有光”——《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别展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站的举办,不仅是对徐光启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缅怀和纪念,更是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和实践。通过这次展览,观众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领略古代天文学家的智慧与贡献。展览将在图书馆展出至10月22日,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主办方还为展览提供了详尽的导览服务。如需预约团队参观讲解,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还木有观点发布哦,快抢占第一把交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