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
中国自动化学会 全国高校综合智能交通专业联盟
2025.03.04 00:00 - 2025.05.31 00:00
2025.03.04 00:00 - 2025.07.13 00:00
赛氪APP
APP中打开体验更佳
中国自动化学会 全国高校综合智能交通专业联盟
2025.03.04 00:00 - 2025.05.31 00:00
2025.03.04 00:00 - 2025.07.13 00:00
为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自主创业意识,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加快推进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建设,根据《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大赛主题
本次大赛以“福启智行,工创未来”为主题,鼓励高校在“综合智能交通”、“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交通仿真与评估”、“交通大模型”等领域中选择和组织参赛作品,从多元化角度展示学生对于交通强国建设的关注和解决方案。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
全国高校综合智能交通专业联盟
承办单位:福建理工大学
三、参赛单位
本届大赛邀请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办有交通类相关研究生和本科专业的高校参加,其中:本科专业包括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交通工程、智慧交通、交通运输、自动化、信息、电气、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包括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专业。
四、举办时间
本届大赛 2025年2月开始,2025 年7月13号在福建理工大学举行决赛答辩和颁奖典礼以及参赛高校交流活动。
五、费用说明
本届大赛决赛阶段的活动经费(包括场地费、会务费、评审费和奖状奖杯制作费等)由承办单位福建理工大学负责提供。参加决赛的学生和带队教师的交通及住宿费自理,福建理工大学提供大会工作餐。本次大赛除企业挑战赛道外只设奖项,不设奖金。
六、参赛说明
1、参赛对象
本届大赛主要面向交通相关学科和专业的本科生(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交通工程、智慧交通、交通运输、自动化、信息、电气、计算机等)和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鼓励学生提供解决高水平的技术方案。本次大赛包括本科生赛道、研究生赛道和企业挑战赛道,其中:本科生赛道包括创意创想、建模仿真、实物模型;研究生赛道包括算法方案、实物模型;企业挑战赛道根据企业参与和技术需求情况设置。
2、作品范围
参赛作品必须为未获得往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立项,2025年 5 月 20 日之前完成的成果。参赛作品形式包括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设计图纸、视频动画、研究报告等,所有作品需为原创,填写申报书并且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3、参赛方式
①学生以研究小组形式向所在学校报名参赛,每小组成员限定 2-5 人,为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大赛不接受个人报名,比赛只对收到邀请函回执院校开放。(如参赛队伍学校没有收到邀请函,请致电咨询);
②各参赛高校自行组织本大赛的预赛,邀请相关专家对本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和排序,于规定时间内推荐本校最多6件本科生普通赛道作品、6件研究生作品和3件企业挑战赛道给承办学校,承办学校名额可适当放宽;
③承办学校对提交作品组织初赛和决赛评审,其中:在初赛评审阶段,按照一定比例筛选参赛作品进入决赛;进入决赛名单的参赛小组需要向大赛秘书处提交最终版作品的说明书。
4、大赛时间安排
阶段 | 赛程内容 | 时间 | 负责单位 | 阶段 |
1 | 发送大赛邀请函 | 比赛当年2月24号 | 承办学校 | 1 |
2 | 大赛邀请函回执 | 比赛当年3月24号 | 参赛学校 | 2 |
3 | 开始报送参赛作品电子说明文档 | 比赛当年5月20号 | 参赛学校 | 3 |
4 | 报送参赛作品电子说明文档截止 | 比赛当年5月31号 | 参赛学校 | 4 |
5 | 开始对参赛作品进行初审 | 比赛当年6月1号 | 承办学校 | 5 |
6 | 公布入选决赛作品名单 | 比赛当年 6月25号 | 承办学校 | 6 |
7 | 决赛答辩报到 | 比赛当年7月12号 | 承办学校 | 7 |
8 | 决赛答辩、颁奖、闭幕式 | 比赛当年7月13号 | 承办学校 | 8 |
注:决赛答辩、颁奖时间计划预计安排在 2025 年 7 月 13日(具体以网站公布日程为准)
5、大赛各阶段评审办法
(1)预赛阶段由各学校自行组织,同一高校推荐最多15件优秀作品报送承办学校,其中:最多6件本科生普通赛道作品、6件研究生作品和3件企业挑战赛道作品,承办学校适当放宽。
(2)大赛初赛评审阶段由承办学校组织,综合考虑参赛作品对大赛主题的响应程度和作品自身质量,对报送的全部参赛作品按照研究领域的分类进行远程评审,根据参赛作品的多个专家打分综合排名,按照一定比例筛选参赛作品进入决赛,并在大赛官网上公示名单。
(3)根据学生的学历层次,本届大赛将本科生和研究生作品分开评审,所有参赛作品应为参赛者自主完成的原创性作品,参赛者及指导教师须对作品的原创性做出承诺。
(4)本科生赛道作品将从创新性、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实用价值、完成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生赛道作品在此基础上还需体现作品的学术性、理论方法的科学严谨性、作品方案的系统性。作品可以是实物模型、研究报告、设计图纸和计算机软件等。鼓励脚踏实地的作品。应避免把导师的科研成果而非成员自身成果的部分作为参赛作品。企业挑战赛道作品主要考察该作品解决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力和价值。
(5)决赛评审阶段由承办学校组织,成立答辩评委会,由大赛组委会成员或由他们推荐的专家组成,同时聘请部分承办高校专家担任评委。拟按研究领域或作品类型进行分组答辩,每组评审专家成员数不少于5人。
(6)决赛阶段的答辩形式,各参赛小组事先制作好幻灯片,并做相关答辩准备,答辩要求如下:
①参赛小组代表向评委介绍本组作品,要求突出作品重点内容和创新之处(10分钟)。
②回答评委对课题的提问(10分钟)。
6、参赛学校向承办学校报送的资料
序号 | 文件 | 报送时间 | 说明 | 备注 |
1 | 邀请函回执 | 2025 年3 月24号之前 | 加盖学校公章 | 电邮 |
2 | 参赛作品推荐表 | 2025年5月31号之前 | 附件 1,需要对作品进行分类、排序、加盖学校公章 | 电邮 |
3 | 参赛作品申报书 | 2025年5月31号之前 | 附件 4 | 网站上传 |
4 | 参赛作品说明文档(论文、附件 2-3) | 2025年 5月31号之前 | 附件 5,需要打印版和电子版 | 网站上传 |
5 | 原创声明书及作品使用授权书 | 2025年 5月31号之前 | 附件 2-3 | 网站上传 |
6 | 参赛作品论文 | 2025年 5月31号之前 | 电子版 | 网站上传 |
七、其他说明
大赛组委会单位有权保留参赛作品说明文档及论文,允许被查阅和借阅;大赛组委会单位可以公布参赛作品说明文档及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这些内容。
八、奖项设置
选取一定比例的远程评审作品进入决赛。组委会拥有最终解释权。
特等奖从一等奖中选出(可空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按决赛作品的15%、35%、50%设奖。本科生赛道和研究生赛道均按照上述比例设置。企业挑战赛道设置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4名,其中金奖设置奖金。
九、联系方式
大赛秘书处通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学府南路69号,福建理工大学;邮编:350118
联系人:张老师15080062009、陈老师18392469989、高老师15850560372
Email:znjt2025@163.com
QQ群:413835053
以上未尽事宜,解释权及修改权归大赛组委会。
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组委会•福建理工大学
2025年 1月10号